close




可怕。大學時代就沒上台報告過了,沒想到居然被抽到要讀書心得報告。
批批挫~~~
還好,痛苦的時間一下就過了,這是我今天下午的說稿,留下來做個紀念。老實說,剛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覺得不好看,不知道是因為書不好看,還是因為我是為了要參加讀書心得報告比賽所以才覺得這本書不好看。然而,今天參加讀書心得報告的人總共有10個,其中有5個人都選了這本書,雖然大家讀的書都是一樣的,但這本書對每一個人產生的碰撞卻大相逕庭,透過別人的分享,我才覺得這本書還不錯,原來還是有很多值得細細玩味或思考的地方。


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這本書『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
這本書是作者花了將近七年的時間,從他在生活中閱讀過的書籍、故事、電影或聽過的音樂中,思考出一些解決人生困境的答案或讓生命更美好的想法,以有別於一般勵志書籍的書寫方式所出版的一本書。如同作者所說,他透過書籍、電影、音樂體悟到很多對生命生活不同的看法,因此,我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可以由書中讀到作者從一些書籍或電影中摘錄的佳句,待會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跟大家分享。

剛剛提到作者以有別於一般書籍的方式來表這本書,其實他就是以寫信的方式來完成這本書的編排,除了這一本書是以這樣的方式表達之外,還有另外一本書也是以這寫信的方式出版的,之後再跟大家介紹。回到今天的主題,『這一生都是你的機會』這本書集結了25封信,因為是書信的方式,所以會有一個寫信的對象,而前15封信的對象是寫給一個虛擬的角色,『老闆』;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作者為什麼要選『老闆』這個角色,而不是父母、老師或子女呢?除了『老闆』這個角色之外,作者在頭幾封信就討論到『必須賺錢維生?(第1封)』『為了一份薪水,要付出多少代價?(第3封)』這類的話題,我想或許是因為在這個資訊爆炸、資本主義、以經濟發展為重要衡量指標的時代,【※】工作變成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也許不是對每一個人都重要,但若單就時間上的劃分來說,每個人真的都花了很多時間在工作上。然而呢,這本書真正的重點如作者提到的,是寫給那些正在尋找生命意義、對生活現況不滿的人看的,我覺得也就是說『活出快樂的人生』這個主題【※】,而不是工作,所以呢,在第16封信作者便開門見山的說出這本書中虛擬角色的『老闆』,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工作->老闆,人生->自己)【※】,因為我們已經知道人生的主人應該是自己,所以自第17封以後,作者則以寫信給朋友的方式來闡述。 


以下我想僅兩幾封信來跟大家報告:

 
7封信:你曾傾聽過內心的聲音嗎?

【※】
這封信,在一開頭就引用了摘錄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一本書中的一段話,說的是:牧羊少年問到:「為什麼我們必須傾聽自己的心聲呢?」「因為你的寶藏在那裡阿!」先讓我們來聽聽看一些可能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對話,其中有一些是作者在書中舉的一些例子【※】
-「我也很想過的悠閒自在一點啊,可是,誰負責養家賺錢呢?」【本書】
-「我想賺多一點錢讓自己的生活好過一點,但是這意味著我必須更努力的工作,自己的時間也就變得更少了,既然這樣,賺那麼多錢給誰花呢?」【本書】
-「我老公很老實又很會賺錢,我不需要到外面工作,在家照顧好小孩就好,現在孩子漸漸大了,很乖很聽話又會讀書,別人都覺得我應該很幸福,但是我卻覺得沒有特別開心的理由,反而越來越不快樂。」
我們可以從這些對話中發現,這些人在生活中是有目標的,例如賺錢養家、賺錢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照顧好小孩家庭等等,我們都常說人活著要有目標,那既然這些人都有目標,為什麼還是不快樂?到底缺少了什麼?我想少的應該是一些其他人沒辦法給的東西,也就是的『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是個名詞,我們把它顛倒一下,用動詞的方式來說的話,就是要『實現自我』,那這個時候的問題就又跳到如何定義『自我』了;書中有提到一段話:【※】「生活節奏如果常時間處在疲於奔命的狀態,那麼,我們將會變成連自己的不認識的陌生人。」會有疲於奔命的感覺,表示我們在當下做的事情,是不會讓自己有熱情或感到快樂的,所以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定義所謂的「自我(自己)」就變得很重要了,而書中【※】「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足以讓一個人好好的重新認識自己」,這句話提到了『傾聽』,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忙碌的現代生活,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離,傾聽別人的想法意見都變得很難了,何況是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原本是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最後可能會慢慢變成了自己外在行為和內心想法的疏離,因此,學習『自我對話』,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自我了解的方法。我想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自我對話的方式,或許大家可以嘗試寫寫信給自己,如果真的不習慣的話,也可以找個好朋友互相寫信或用現在流行了一段時間的「交換日記」的方式,藉由紀錄及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及對人事物的想法,去試著了解或釐清自我或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17封信: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

【※】
書中提到「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就建立了大綱,父母和其他人:爺爺奶奶、老師、兄姊們等等,都會對他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力。在這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個劇本的內容也因各式各樣的經驗和事件而豐富。」【※】我曾經讀過一個資料:美國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用剛出生的兩隻小猴子做餵奶的實驗,一隻用棉花做的母猴子來餵奶,另一隻則用鐵絲做的母猴來餵奶。過了幾個月之後,那隻用棉花做的母猴來餵奶的小猴子,性情比較溫馴、和善;而另一隻讓用鐵絲做的母猴來餵奶的小猴子,情緒則顯得相當急躁、不安,而且具有侵略性跟攻擊性。從這個實驗當中我們可以發現,過去我們和父母親的任何一個互動,對我們人格的養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相信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的黃金時期是在0~6歲的階段,小孩子在6歲之前,學習的能力非常的高,不論是語言、邏輯、音感、肢體活動等等,當然做重要的就是我們的性格、思考模式也都在這段時間急速的成長的方式在累積,可是,如果說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就建立了大綱,在我們還不能為自己做一些決定的時候,人生的劇本就已經被底定了,這樣聽來好像很悲觀。但其實不然,【※】書中提到一段話:「幸運的是,人生劇本和電影劇本一樣,即使定稿了,還是能作修改的。最重要的是,修改劇本時,新的編劇一定要是你本人才行。」這就是身為人很特別的一件事,我們可以重新寫自己的劇本,透過後天思考模式跟性格的重建,我們就有可能過出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書中也提到:【※】「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必須有相當的自覺,時時觀察自己。」常聽人說:「狗改不了吃屎」或「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我覺得這些話只是在說一個人的性格很難改變,但並非完全不能改變,而改變的困難度應該和年紀成正相關,所以我們若能越早了解自己,我們重新改寫人生劇本的成功機會就越大 


【如果時間還夠的話】-(如果大家不知道制約,就隨便舉一個制約的例子)
大家應該都有過『制約』這個名詞吧!就因為有『制約』這樣的心理機制,所以我覺得快樂也是可以學習的。


 
延伸閱讀:
◎寫作方式-蔣勳『吳哥之美』-由蔣勳寫的『吳哥之美』也是用書信的方式(是他寫給他朋友Ming的12封信)來介紹吳哥這個地方,建議如果有同仁對暹粒吳哥窟這個地方或柬埔寨這個國家有興趣的話,這是一本不錯的旅遊文學書
◎內容-許宜銘『重塑心靈』
◎黃金時期-商業周刊第960期-提到小孩0~6歲的黃金時期,想岔開話題跟大家聊一下上一期商業週刊「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有關「大象男孩和機器女孩」的報導,這個專題的主角是兩個有先天性疾病的小孩(一個無法自行呼吸、進食,要靠咽喉管;一個則是因小兒麻痺無法行動),現在台灣貧富的差距越來越大,以致於這兩個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小孩,因為經濟以及資訊的缺乏,都錯過了0~6歲的黃金早療期。我在看這篇報導的時候覺得十分感動,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這一期的商周,此外這星期六在一些電視台還會撥出這個專題的紀錄片(時間表)。


紅色的地方,是因為pp上面沒有的,怕自己一不留神想偷看稿的時候還不知道要看裡的時候用的,所以highlight起來,不過還是沒用,臨場的時候真的發生要偷看還找不到要看哪裡的窘狀,不過,其他人說看不出來,呵呵,我『掩飾』的很好(強作鎮定狀~)。

藍色的地方,是要配合pp檔跳下一頁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cy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